01导视设计中的一致性,人们可在短时间内对标识的理解度更高 人们对外表具有一致性的系列事物,认知度和可交流性会得以提高,其次是内部功能具有一致性的一系列事物、以及实用性会得以提高,同时还能表明其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绝非简单的拼凑而成。外表的一致性和内部功能的一致性相辅相成,因此,导视设计中尽量遵循现成的设计标准,比如在交通导视上,基本大多数的国家,例如stop都是八边形配上正红色背景,以及“停止”的字样,即使人们去别的国家旅行时,面对不同的文字符号,仍然可以根据图案符号来判断导视设计的所传达的功能属性。 02 导视设计中的“强调”,突出主体,弱化客体,孰轻孰重 比如大写或增添元素,导视设计强调的部分不能超过整个展示区域的10%,如果整个区域都被强调的话,那么强调也就失去了意义。用粗体字对标题、标签和短语序列继续强调,用斜体字和大写字母对稍微重要的文字进行强调,下划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导视设计中,我们可以常见楼层标识,以及在商场导视设计中,商场中的所处位置标识也格外鲜艳。上述讲到文字、图案以及强调符号,那么闪烁是集中注意力最有效的动画效果,比如这种方法应用在警示类的信息中,导视设计中,如今智能导视系统也在逐渐发展,未来更加多样化,直接化,导视系统设计会随着城市发展趋于完善。 03 导视设计中的美观实用性激发人们积极态度 大众通常都会主观臆断美观标识更易于使用,尽管这种便利性优势在客观上无法测量。一套美观的导视系统能让人们产生对目的地更舒适、更愉悦的向往态度。导视设计中,标识与自然环境有机相融,给用户提供一个美好视觉审美体验,设计者通过对视觉符号的提取,导视体系的搭建与定位,拆解与重构导视,发挥功能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感受导视系统设计的美观性。
题乐园一般是通过对多个特定主题进行整体设计规划而打造的游乐设施,它能够满足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游乐消费者娱乐消遣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文化的传播,将主题文化的推广做到深入人心。因此主题公园标识导向系统应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一般的旅游景区标识导向系统比较而言,其特征更为鲜明,主题公园标识导向系统需要在满足基本导向指示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公园主题。 主题乐园标识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室外标识标牌、室内标识标牌、公共区域标识标牌。其中地图导览图是主题乐园标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为游客们提供各种信息和路线,比如公共厕所在什么位置?小卖部在什么位置?帮助游客迅速了解周围信息和路线的基本情况,快速辨别方位的基本标识工具。因此在设计地图导览图首先设计时角度设计应该要考虑游客习惯,其次导览图图标设计应该一切从简,使画面更直观,提升图示的辨识度,最后,园区的架构要清晰醒目,区分出不同主体的分区,方便游客快速了解地图概况。 方向指示标识牌是主题乐园最基本最常见指示标识牌,在标识牌上会体现出目的地的名称并通过添加方向箭头来指示,让游客清晰的知道目的地的方向。在方向指示牌的规划时要注意,每块指示牌上标识的目的地数量不可过多,排雷方式需要按照字母或者重要度的顺利进行整齐有序的排列。目的地过多,排列混乱等都会使得游客们曲解标识牌的提供信息或者观看的时候会眼花缭乱。所以,我们要保证方向指示牌的数量要适量的穿插在主题乐园中,为游客们提供地理方位和目的地方向,在合适的区域位置为游客提供方向的指引。 主题公园标识导向系统和一般旅游景区环境不尽相同,这源于它轻松、休闲的功能。它更趋向于一种内在精神文化内的的宣传、推广及教育。所以主题公园标识导向系统首先需要围绕核心主题,突出主题。其次,主题公园标识导向系统需要从观察者的视觉出发,展开设计制作工作,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完善的导视指示功能,并且提升主题公园的推广、教育、宣传作用。
景区标识设计是整个景区项目规划设计中一个核心要素,景区标识也是比较大的概念,包括景区、文化博物馆、度假村、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等景点。那么,景区一般都是设置哪些标识标牌呢?景区各类标识标牌在规划设计时又分别要注意什么呢? 类别一:景区总(分)导览全景图 景区总导览图主要内容应包含旅游景区全景游览路线图、景区的文字介绍、景区获得相关的荣誉、奖项或称号等组成。 景区导览全景图设计注意点: 整个景区示意图应位于导览图中的显著位置,其余应在整个景区示意图区域之外。使用的语种和字体与整个系统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应正确的标识出主要景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及相关电话,如景区咨询、投诉、救援等电话号码。 在奇幻谷导览全景图上,麦肯延续了奇幻谷“平行时空,宇宙探索”的主题定位,以造型柔和、圆润的字体样式,高明度、高纯度的暖色系色彩、夸张趣味的图案造型以及精湛的工艺帮助奇幻谷打造活力多姿、精彩纷呈的品牌形象和环境导视系统。 类别二:景区、景点标识介绍牌 景点、景物介绍标识标牌是游客了解景区的关键所在,也是游览内容中必不可少的导览服务设施,一般包含景物、景点相关来历、典故、综合介绍等。 景点、景物标识标牌设计注意点: 每个景区都有景区独特的吸引力,所以景点、景物标识标牌需要充分结合地域特征,让游客争取全面了解所在景区的文化、历史特色。如:麦肯在为华侨城最新一代大型主题陆公园——奇幻谷打造导视系统时,在昆仑幻境沉浸式场景下的“昆仑神宫”景点介绍牌借助史前历史的文化属性、融入事件的导视索引、用金色、白色、粉色强烈的颜色对比,解构相关元素,组成新的符号展现,有效吸引游客眼光,让导视牌与空间融合的同时,也在彰显与荣耀史前文明。麦肯团队将史前文明几大核心印象标签,融入环境导视系统,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 类别三:景区道路导向指示牌 道路导向标识是引导游客达到功能区的重要标识牌,它能正确引导游客到达所要到达的地方。通常呈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相互转换或穿插的地方,为游客进行指导。 导向标识牌设计时注意点: 要求安装位置在明显的无障碍区域,文字清晰明了,容易记忆和找寻,视觉高度适中,也要考虑游客的阅读习惯和视力范围。同时,道路导向标识的设置数量需要适中,多则乱,增加景区的管理成本,过少则失去了应有的指示功能。 类别四:景区警示关怀牌 警示关怀牌是在景区可能出现危险和安全隐患的地段或提醒游客应特别注意的地方设置此种标牌。这类标识牌又可以分为提示性标牌和警示性标牌。 景区警示关怀牌设计注意点: 在设置地点方面主要是在景区出入口、休息点、观景台等较为显眼、醒目处以及原始丛林,陡坡、水体等生态系统敏感地域。 同时,这类标识牌语言可以设计得亲切感人、生动有趣一些,引导游客自然进行沟通,对话,达到陶冶情操,增加环保意识的目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标识设计让游客感受到深深的人文关怀,从而对景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旅游体验。
景区公园导视牌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以实现功能分区明确、信息层级清晰的导览效果: 1. 综合指引类导视牌 作为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第一级信息载体,此类导视牌承担着全局性指引功能。通常以立体结构呈现,设置于景区主入口、交通枢纽及关键节点处,包含全景导览图、服务设施分布、应急通道标识等内容。其设计需兼顾远距离视觉吸引力与近距离信息可读性,部分景区会采用动态电子屏与静态导视结合的方式,实时更新客流密度、天气预警等动态信息。 2. 区域导向类导视牌 此类导视聚焦于景区内特定功能区域的引导,如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区、卫生设施等。设计上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视觉协调性,例如在自然保护区采用仿生造型,在历史街区运用传统建筑元素。针对特殊人群需求,部分导视牌会增设盲文导览图、无障碍通道标识等辅助信息,体现人文关怀。 3. 景点解说类导视牌 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此类导视通过图文结合、二维码拓展等形式,深度解读景点历史渊源、生态特征或艺术价值。内容编排需遵循"30秒阅读法则",确保游客在移动过程中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对于古迹类景区,常采用AR技术实现历史场景复原;在生态保护区,则通过物种图鉴、生态链示意图增强科普效果。 4. 路径指示类导视牌 这类导视系统构成景区的"毛细血管",通过方向箭头、距离标识、步道分级(如木栈道/石板路标识)引导游客行进。设计需充分考虑地形特征:山地景区采用多向箭头与高程数据结合;滨水区域设置防溺水警示与救援点指引;夜间游览区配备反光涂层或感应照明装置。部分智慧景区已实现通过手机端实时调整路径推荐。 5. 安全警示类导视牌 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屏障,此类导视涵盖禁止行为(如禁烟、禁攀爬)、安全须知(如野生动物出没提示)、应急设备位置(如AED除颤仪、紧急呼叫点)等信息。设计规范遵循国际安全标识标准,在危险区域采用红黄警示色带+荧光涂层组合,部分临水临崖区域增设电子围栏联动报警装置,形成"物理标识+智能监测"双重保障体系。 这五类导视系统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与个性化场景适配相结合,既保证游客在3-5分钟步行周期内获得有效指引,又通过文化符号的植入强化景区特色记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渗透,未来导视牌将向"智能交互终端"演进,集成票务核验、语音导览、客流疏导等复合功能,构建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游览体验。